「黃荊」在臺灣西部地區是很常見的灌木,但如果當地的天然植群被破壞的很嚴重,這種植物就會變得不常見。過去大家的印象花蓮好山好水,生態應該很好,但在這幾年的調查下,海拔500公尺以下的淺山至濱海地區,天然植群被破壞得相當嚴重,主要原因是數百年來的農業開墾、礦業發展、土地開發等。以致在花蓮平原(立霧溪以南、花蓮溪以北)近郊,殘存的天然植群只剩下鯉魚山比較完整,生物多樣性較高。
花蓮平原的現況,甚至連「黃荊」都很難找到!一開始蔡智豪老師也很懷疑,在花蓮怎麼可能找不到「黃荊」,於是去了好幾個墳墓區搜尋,真的居然連一棵都找不到。後來開車時,意外看到軍營居然有一大棵「黃荊」冒出圍牆外,樹高約4公尺,枝葉非常旺盛已漫到圍牆外的人行道。
推估這棵「黃荊」應該不是人種的,因為很少有人會刻意種「黃荊」,更何況是營區,阿兵哥不會閒到沒事做去種這種植物,這棵「黃荊」應是剛好落種在營區的角落,因為是角落所以久久才會整理除草,阿兵哥除草剛好投其所好,一方面排除競爭者,一方面讓他可以迅速萌蘗擴大佔領空間。
每到花蓮時,蔡智豪老師都會去看這棵少見的「黃荊」,希望能採集到種子,但很難,真的很難!因為軍方擔心「黃荊」枝葉茂盛漫到人行道會造成民眾困擾,所以每當準備要採收種子時,就會看到「黃荊」被大刀狠狠修剪。哇!看到時,就只能傻眼,再等下一次。
而這一等,就等了五年,今天皇天不負苦心人,終於採到花蓮的「黃荊」了!
~守護山林~請您支持《臺灣山林復育協會》
【官方網站】
https://www.reforestation.tw
【電子發票捐贈愛心碼】
5 2 3 0(我愛山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