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名:Eleutherococcus trifoliatus (L.) S.Y. Hu
科別:Araliaceae 五加科
生活型:攀緣性灌木,高可達 3~8公尺。
分布:廣泛分布於臺灣1800公尺以下的平野、山麓至中海拔山地。
形態特徵:全株有倒鉤刺,枝軟弱鋪散,常依持他物上升,小枝具皮孔;葉互生,三出複葉,具長柄,小葉菱形或橢圓形,具短柄,兩面通常無毛,疏鈍鋸齒緣;繖形花序頂生,花兩性,5數,白色或黃綠色,子房下位,果實扁球形,成熟時紫黑色,先端具宿存花柱,果期為秋至冬季間。
生態特性:低至中海拔林下常見灌木,為森林演替中後期常見的伴生植物。
照顧方法:喜歡半日照且較高濕度環境,應保持土壤濕潤,健康成熟的植株對乾旱環境有一定的耐受度,一至二周澆一次水即可;通常生長在pH 值為6至7的弱酸性至中性土壤,喜歡有機質豐富且排水良好的土壤。
附註:三葉五加為知名的保健食材,莖切段後曬乾,煮熟後有特異之芳香,作為涼茶支飲料,新芽及嫩葉洗淨後可直接炒食或煮湯,是很好的野菜,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記載「五加治風濕痿痹,狀筋骨,其功良深」;中興大學森林系王升陽教授之研究證實三葉五加的木酚素Taiwanin E對人類乳癌細胞(MCF-7)具有顯著的細胞毒性。
分類學上的附註:曾分類於刺五加屬,學名Acanthopanax trifoliatus (L.) Merr.。葉子上具有剛毛的個體有學者處理為變種Eleutherococcus trifoliatus (L.) S.Y. Hu var. setosus (H.L. Li) Ohashi 毛脈三葉五加。




扦插繁殖的材料及工具
(一)材料:
1.有葉子的莖,每段約15公分,2段。
2.10公分寬盆器1個。
3.9號夾鏈袋1個。
4.土壤500ml。
(二)工具:澆水器、奇異筆、枝剪。

操作步驟
1.在夾鏈袋上以奇異筆寫物種名、扦插日期。

2.拿起三葉五加枝條,觀察形態與感受氣味

3.盆器裝滿土,枝條末端一半插入土中,一半露出土中,露出土上的要有葉子。

4.澆水後,再把扦插好的盆栽裝入夾鏈袋中。

後續照顧
1.將裝在夾鏈袋中的盆栽擺放在窗戶或陽台邊半遮陰的環境。
2.每二天澆水一次,保持土壤濕潤,但夾鏈袋中不積水,澆水後,夾鏈袋須立即緊閉。
3.持續觀察二個月,若三葉五加開始抽芽、長新葉,代表土壤中的枝條末端已長出根系。
4.將盆栽從夾鏈袋中取出,繼續觀察,若枝條持續抽芽長葉,則代表成功。
5.之後每二個月以有機肥補充養分。
6.枝條生長旺盛後,則開始修枝採收。
7.若植栽生長愈來愈大,盆器容納不下,則可換較大的盆器,或移植到光照充足的田園中。

食用方法
1.莖切段後曬乾,煮熱後有特異之芳香,作為涼茶之飲料。
2.新芽及嫩葉洗淨後可直接炒食或煮湯,是很好的野菜。

參考文獻:
王升陽,2015。十月民俗植物曆,強身補健藥酒材:三葉五加,環境資訊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