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山林復育協會於2023年啟動苗栗淺山植群復育計畫,我們與卓蘭鎮公所、裕隆汽車共同合作,進行大安溪生態公園「石虎棲地復育及銀合歡生態控制」。
影片中這片銀合歡林位於卓蘭140縣道旁,樹齡粗估7~10年,胸徑10~12公分,樹高12~15公尺。在銀合歡林中,可以看到原本密集生長的銀合歡,因為個體之間的競爭,密度下降至間距1.5~2公尺,也因為大棵的銀合歡遮蔽了強烈的陽光,導致林下沒有銀合歡的小樹,但林中卻出現零星分佈著構樹、白匏子、九芎、菲律賓饅頭果等原生小樹,這些原生的小樹約2公尺高。
此現象凸顯幾個問題:
1.銀合歡屬於演替前期的先驅植物,幼苗需要全日照的環境才能存活,如過砍除銀合歡,等於創造銀合歡幼苗生長的機會。
2.銀合歡具有毒他作用,但野外因為水分、溫度、微生物等交互作用,此毒他作用的影響會大幅降低,以致緊鄰著銀合歡旁邊仍有原生種的小樹可以生長。
3.銀合歡林演替困難的主因是缺乏在地植群大量的種源進入,大部分的銀合歡林周邊都受到嚴重的人為干擾,鄰近的天然林幾乎被清除殆盡,在沒有充裕的多樣性種源進入之下,銀合歡大樹倒下後,再長出新的銀合歡,以致銀合歡長時間盤據,而沒有退場。
在卓蘭的「銀合歡生態控制區」,重點如下:
1.不砍除銀合歡林,維持樹冠鬱閉度,以避免砍除後,產生全日照的環境,而刺激新生大量的銀合歡。
2.在大棵的銀合歡間隙,大量種植苗栗淺山植群的多樣性樹苗,樹種以100種為目標,間距1公尺種植一株,以加速森林演替為目的。
3.銀合歡的平均壽命只有20年,這片銀合歡樹齡約10年,換言之,今年在銀合歡林下種植原生樹苗,未來10年間待銀合歡陸續衰退後,即可取代之。
臺灣從中央到地方政府,過去對於銀合歡的防治欠缺生態的概念,
1.擴大解釋實驗室結果的毒他作用,而忽略野外毒他作用幾乎沒有影響的現象。
2.不以森林演替的學理來進行植樹,而以傳統經濟造林的方式,大量伐除銀合歡,大量種植多樣性低的樹木,再耗費大量的資源去做撫育,最後停止撫育,大部分又恢復為銀合歡林,而失敗收場。
臺灣山林復育協會推動「銀合歡林生態控制」,期盼成果能提供給相關公部門參考。
苗栗卓蘭大安溪生態公園「銀合歡生態控制」植樹作業紀錄 2025/7/23


















~守護山林~請您支持《臺灣山林復育協會》
【線上捐款】捐款連結請點此
【ATM捐款帳號】
玉山銀行代號:808 (西屯分行)
帳號:1159-940-026333
戶名:臺灣山林復育協會
【電子發票愛心碼】5 2 3 0(我愛山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