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個月前(10月份)南投市營北里社區,因為人行道的小葉欖仁浮根問題,整修工程移除小葉欖仁,引起在地居民強烈反彈。
在此工程的地方說明會中,大家的共識希望有寬敞的人行道,也希望保有高大綠蔭的行道樹,但樹木根系不能有浮根造成老人家跌倒等問題。
目前臺灣各地行道樹常見問題就是「植穴太小」,加上人行道水泥硬舖面的拘束,樹木常常生長不良,部分樹種為了在夾縫中求生存,有能力尋找間隙竄根而出,故造成浮根地面凹凸不平的問題。
植穴過小讓行道樹猶如生活在花盆中,除了讓樹木健康受影響外,也因根系抓地力不足,以致颱風來襲時,易發生倒木的危害。
故我向南投市張嘉哲市長建議,人行道的工法可以採用棧道式,即人行道下面是中空的,這樣樹木的根系就可以在土壤中自在生長,也不會壓縮人行道的寬度,以及影響人行道的平整。
此構想是我在2010年時輔導大道國中永續校園局部改造計畫時曾經施作過的案例,但當時採用的是木質棧板,經過十年後木料已腐朽。木質棧板不易維護是很大的問題,但所幸現在的工法與材料日新月異,已有耐久的仿木棧板。
前天我與工作夥伴前往龍井水圳取水要進行大肚山復育區的澆灌作業時,意外看到這條水圳旁的人行道就是採用棧道式的工法,棧板也是耐久的仿木材質。
因此我特別錄製一段影片,提供南投市公所參考。或許大家亦可集思廣益,一起優化行道樹與人行道共好的作法,讓這些城市中的行道樹,有機會也能成為百年的老樹!
~守護山林~請您支持《臺灣山林復育協會》
【ATM捐款帳號】
玉山銀行代號:808 (西屯分行)
帳號:1159-940-026333
戶名:臺灣山林復育協會
【電子發票愛心碼】5 2 3 0(我愛山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