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前(2023年),臺灣山林復育協會與公路局中區養護工程分局合作,在台61線通霄新埔隧道上方建置生態樹島,目的在連結週邊的森林生態系統、助益於生物多樣性與棲地復育。
由於這裡位於苗栗臨海丘陵,冬季受強勁的東北季風影響,以致於過去的人為植栽,大部分的生長狀況都不理想,而「生態樹島」有別於一般的景觀工程,強調種植多樣性的在地植群樹種,其中在通霄臨海丘陵的物種是在漫長的演化過程中,篩選而留下的,這些樹種才是真正的「適地適種」。
也因為通霄臨海丘陵的環境壓力大,故2023年進行時,以保守的方式選用25種175株,如黃連木、無患子、厚殼樹、羅氏鹽膚木、紅仔珠、雀榕、對面花、魯花樹、牛奶榕、榔榆、九芎、樹杞、臺灣海棗、土蜜樹、茄苳、杜虹花、正榕、蟲屎、沙朴、臺灣石楠、青剛櫟、車桑子等。
這二年來,此復育區係由公路局中區養工分局委託廠商進行撫育照顧,此次協會蔡執行長再回到現場查看樹苗的生長狀況,一開始執行長覺得不是很樂觀,但翻開草叢看到這些樹苗時,看到他們神彩奕奕、生長良好,好像開心的在跟執行長揮手!
目前這些樹苗還很矮小,都在1.5公尺以下,這是因為在東北季風的壓力下,喬木類也會形成灌叢狀,故通霄臨海丘陵才會形成「疏林草原」的景觀,換句話說,疏林草原係指形相,其中的木本植物仍包含了喬木、灌木、木質藤本等,具有高度的生物多樣性。
此復育區初期試驗非常成功,其成果將可提供相關公部門做為參考,期待未來公路植栽也能以植群生態學為基礎,逐步推動臺灣公路沿線的生態綠化。































閱讀更多:
邀請您捐款支持臺灣山林復育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