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前(2022/11)臺灣山林復育協會與林保署花蓮分署合作進行「花蓮銀合歡生態控制」,選定花蓮新城的銀合歡林做為試驗區。
此試驗沒有砍除銀合歡,僅在林下種植在地植群的樹苗,如菲律賓榕、幹花榕、大葉楠、樹杞、批針葉饅頭果、無患子、蟲屎、咬人狗、血桐等。
由於試驗區非洲大蝸牛的數量很多,許多苗木遭啃食死亡,在這樣篩選下而存活的樹苗,都非常健壯,生長狀況也十分良好。
銀合歡雖然生長快速,但不耐強風,颱風來襲時,就會出現大量傾到的現象。銀合歡是演替前期的物種,當銀合歡林發生樹木傾倒孔隙(破空)時,理應林下會有演替中後期的小樹接替補位。
但因為臺灣淺山地區破壞太嚴重,在地森林高度破碎化,許多樹種族群甚至岌岌可危,以致森林被破壞後的區域,出現「種源缺乏」,森林遲遲無法恢復的狀況。
銀合歡林就是缺乏在地森林的種源補充,而導致銀合歡林進入自我循環,並反覆停滯在演替初期。
若要將銀合歡恢復為天然林,啟動演替機制才是關鍵。因此砍除銀合歡是不智的,因為銀合歡小苗成長的條件就是全日照,砍除銀合歡等同於創造銀合歡種子大量萌發的條件,這也是為什麼行政院的銀合歡防治政策,十幾年下來,每年編列好幾億元去砍銀合歡,銀合歡非但沒有減少,反而愈來愈多!
銀合歡是「生態問題」,不是用工程機具大量砍除可以解決的,生態的問題,還是得用生態的方法去處理。
此次在花蓮銀合歡生態控制的試驗區,現場看到颱風過後,許多銀合歡傾到,二年前種植的菲律賓榕、樹杞、大葉楠、皮孫木、幹花榕等,2公尺高的小樹已顯露在銀合歡的倒木旁,這些小樹將取代銀合歡,森林也將開始演替,之後若有更多的在地物種的種源補充,這個試驗區將有機會恢復原來應有的植群組成。
~守護山林~請您支持《臺灣山林復育協會》
【ATM捐款帳號】
玉山銀行代號:808 (西屯分行)
帳號:1159-940-026333
戶名:臺灣山林復育協會
【電子發票愛心碼】5 2 3 0(我愛山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