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山林復育協會協助林保署屏東分署進行半屏山植群復育,第一期種植24種2,000株,樹種有破布烏、厚殼樹、皮孫木、稜果榕、大葉楠、恆春山枇杷、九芎、菲律賓饅頭果、破布子、茄苳、無患子、黃荊等。
自2024年8月復育區建置後,協會的高雄志工每月進行一次生長監測,紀錄的內容有樹高、冠幅、地徑,希望藉此了解半屏山的潛在植群樹種在銀合歡優勢的狀況下,什麼樹種生長速度快,且能突破銀合歡的包圍,此成果也將作為後續銀合歡生態控制之參考。
每月一次,連續12次,考驗的是高雄志工們的毅力,今天是此計劃最後一次監測紀錄,工作前,大家伸出手大喊「加油、加油、加油」,希望工作能夠順利。
這個復育區種植時,分別採用間距1公尺1株、間距2公尺1株,希望藉此了解不同的樹苗密度生長速度是否有差異。
短短一年,間距1公尺的方式,樹苗生長較間距2公尺快很多,樹高最高已達3公尺,其枝葉非常茂密,人已很難在樹林中穿梭,但反觀間距2公尺的樹苗,還在與藤蔓及雜草奮戰,生長狀況就比較不好。
這一年來感謝高雄志工們的協助,之後協會將繼續以公益的方式,協助高雄相關的公部門推動植群復育,希望讓美麗的高位珊瑚礁森林,重現高雄人的眼前,也希望讓野生動植物能恢復其應有的棲地。


























閱讀更多:
邀請您捐款支持臺灣山林復育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