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福陽國小種植41種100株臺中原生苗木,在規劃的區域中,有現存的4棵大樹,如原生種的「臺灣欒樹、茄苳」,外來種的「小葉欖仁、黃金風鈴木」,因為樹是活的,因此也會有離開的一天,此次活動臺灣山林復育協會在外來種的大樹旁邊種植「幹花榕(8號、100號),當「幹花榕」長大後,就可漸進取代這二棵外來種樹木的位置。
「幹花榕」是臺中海拔500公尺以下榕楠林帶的常綠大喬木,但臺中近郊海拔500公尺以下的森林幾乎被破壞殆盡,本協會搜尋了將近八年,終於在去年(2024)於霧峰桐林溪谷找到殘存的「幹花榕」母株,並順利採集到種子,而培育出的第一批臺中的「幹花榕」樹苗,今天就在福陽國小獲得新生。
因為臺灣各地的「雨量、溫度、立地基質、地理障礙」不同,故造成臺灣各縣市森林的物種組成有所差異,這也是造成臺灣生物多樣性很高的主因,此特色可稱為「山山不同,地地互異」,因此臺灣的原生種不一定是臺中的原生種,臺中有自己的原生種,這些原生種維繫著在地生態系統的食物網與能量傳遞。
在臺灣低海拔闊葉林的生物多樣性水準,每公頃必須超過100種樹木,此次福陽國小的「生態樹島」就有41種,換言之,福陽國小助益於豐原地區的生物多樣性將達到1/3的貢獻度。未來透過百校參與生態樹島,這些生態樹島將結合大型公園形成「點、線、面」連結成為生態廊道,而助益於臺中生物多樣性的恢復與野生動植物棲地的復育。
教育部曾在2021年完成全國中小學校園樹木調查,其中喬木外來種佔比52%,在其它研究調查中,若將灌木種類加入,校園外來種佔比則超過八成,為了推動聯合國的永續發展目標SDGs,校園樹木組成必須改變,因為校園樹木是國民教育的重要養分。在臺中校園生態樹島的計畫中,以福陽國小為例,這片面積150平方公尺的微森林,配置有大葉楠、大葉釣樟、小西氏石櫟、狗骨仔、石苓舅、軟毛柿等,這些都是臺中淺山森林演替後期成熟林的物種,也就是說,這片小森林未來將會呈現自然林的美麗樣貌,之後透過相關課程的融入教學,這片森林將陪伴每位在福陽國小的孩子,並在每位小朋友的心中種下一顆希望的種子。
此計畫感謝盧秀燕市長的支持,進而促成臺中市政府教育局為「臺中校園生態樹島計畫」指導單位,也特別說明,此計畫的經費係由臺灣山林復育協會以公益募款來籌措,目的在展現民間的主體性與公私合力的決心,今年計畫首發「福陽國小」由崴正營造贊助,在此感謝創辦人張正岳先生的支持,亦感謝國際獅子會300-C2區植樹委員會主席洪子茵女士答應承接後續三年的樹苗照顧與設施維護工作,最後感謝郭國澄校長願意以「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的眼光,將這個生態樹島設置在學校的核心區,以此為臺灣這塊土地奠定百年的生態根基。謝謝大家。
相關新聞報導: 中市福陽國小攜手山林復育協會 推動校園生態樹島計畫 福陽國小攜手山林復育協會 推校園生態樹島 福陽國小慶20周年 300名師生齊造生態樹島-大台中新聞













~守護山林~請您支持《臺灣山林復育協會》
【官方網站】
https://www.reforestation.tw
【電子發票捐贈愛心碼】
5 2 3 0(我愛山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