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年參與擺攤經驗,人潮來來去去,真正想要到山林復育攤位的人很少,如果活動現場有其它商業性的攤位,例如小吃、手工藝等,那環境議題的攤位更好像有結界般,人群像螞蟻一樣,直接繞過這些攤位。
當然如果是以環境生態為主題的擺攤活動,因為參加的人大部分是同溫層,活動感覺像是同樂會,很多認識的,大家都會互相加油,相濡以沫,因此在這樣的主題活動中,若想要將理念分享給非同溫層的大眾,機會則很有限。
如何突破結界(非同溫層)?一直是我想挑戰的目標。
這幾年因為我們協會與富邦金控合作進行臺中與花蓮的天然林復育計畫,因此有機會參與富邦贊助的Garmin run大型路跑活動的擺攤。當然活動中的其它攤位都是商業性的攤位,這幾年參與這樣的擺攤活動,人潮真的以萬人計,但卻很少人過來山林復育的攤位逛逛。我自我解讀,可能大部分的人是專程來參加路跑的,所以不會想逛與路跑無關的攤位吧!
但前年底Garmin年終晚會的也邀請我們去擺攤,地點在自由廣場,此次活動規劃公益區、小吃區、演唱會區。當天晚上演唱的人是伍佰,又有抽獎活動,因此人潮也是以萬人計,但公益區卻如同真空狀態,真的沒有人!望著20公尺外的小吃區,每個攤位都是大排長龍。
今年(9/21)我們有幸又受邀至Garmin run擺攤,這讓我們有機會再試看看。
我希望透過擺攤活動,讓參與者個人的手機可以連結到我們協會的網站,活動結束後,此連結仍可持續發生在參與者的生活中,最後成果也可回饋!
為了達成這樣的目標,我構思了「樹苗家庭志工計畫」,讓參與者帶一盆幼苗回家,照顧一年再送回復育中心,我們再分配至適合的復育區種植。每一個盆器都貼著活動QR code 的貼紙,只要願意帶回認養的幼苗,可以回家再掃描QR code報名,如過想要知道如何照顧幼苗,也可以查詢我們協會官網QA,或在我們協會的臉書社團提問。
人潮雖然有上萬人,但每個攤位面寬僅3米,要帶多少盆,也必須精準估算。我假設活動時間150分鐘,每分鐘有二人經過,其中一人願意停下腳步,聽完幾秒鐘的介紹,就帶走一盆幼苗,若依照此假設,這次擺攤就需準備150盆小苗。
真的能夠達到「每分鐘有二人接近攤位,並有一人領走幼苗」的目標嗎?說實在,我真的沒把握!
此次Garmin run路跑的擺攤,感謝佳穎、昀美、秀梅的幫忙,我們清晨四點半就到大佳河濱公園佈置攤位,我想應該沒有任何一個環保團體參加過凌晨的擺攤活動吧!
為了達到人潮流動時的「廣告效果」,我們還特別採購了43吋螢幕的廣告機,事先由茹安協助製作動態海報,透過現場循環播放,希望吸引有興趣的人觀看。
當不同里程的跑者陸續回到廣場時,擺攤活動的序幕也將揭開。為什麼有這麼多人跑完了,還願意留在這裡,主要是因為有抽獎及免費的贈品可拿。但隨著時間一分一秒過去,經過半個小時,都沒人來認養幼苗。看樣子又「失敗了」,因此我開始盤算等一下要如何將這150株幼苗盆栽重新裝箱再帶回臺中。
當心情有點失落的時候,居然有一位跑者過來攤位詢問,並帶走了第一株小苗,從第一個人開始出現後,就開始出現第二位,再加上昀美、秀梅、佳穎的努力介紹,整場活動共計有135人認養幼苗,並承諾明年送回復育中心!
結界真的打破了嗎?
清晨四點半擺攤,真的很累。看著基隆河畔的日出,再看到黑壓壓的人群,最後散場,廣場又恢復為空蕩的樣子,期待一年後,這一百多位家庭志工會將他照顧的樹苗,再帶回到這個廣場,若這個期待成真,那就代表結界真的被打破了,且山林復育的行動也將從小眾倡議,進入全民參與的階段了!













守護山林・請您支持《臺灣山林復育協會》 【捐款帳號】 玉山銀行代號:808 (西屯分行) 帳號:1159-940-026333 戶名:臺灣山林復育協會 【電子發票愛心碼】5 2 3 0(我愛山林) 【官方網站】https://www.reforestation.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