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出森林及莽原草叢,記得一句俗話「打草驚蛇」,很多人怕蛇,但蛇通常比較有警覺性,遠遠知道有人來了,就會溜開。比起蛇來說,在野外最怕的就是遇到「蜂」,虎頭蜂會主動攻擊人,長腳蜂則是受到近距離侵擾時,才會攻擊。長腳蜂的毒性相較虎頭蜂低,但還是會腫癢一週以上,讓人不好受。
這些「蜂巢」大部分會選在陰暗無風的環境中築巢,當樹林內感覺不到風時,就得要提高警覺,因為「蜂巢」很可能就在附近。
上週日執行長在高雄半屏山復育區進行生長監測,夏季的艷陽讓草長得高又密,執行長擔心裡面會有蜂窩的出現,最後順利的結束上午工作,沒有遇到蜂。
執行長說,之前看宮崎駿的動畫「風之谷」,王蟲被描述為森林的守護者,王蟲只有在受到侵擾時,才會攻擊人類。現實森林裡沒有王蟲,但蜂類卻猶如影片中的王蟲,奮力抵抗入侵森林的人類。
執行長也提到,在森林工作有相當的危險性,因此每次會抱持心平氣和及敬畏之心進入森林,切勿魯莽。在野外經驗中,難免被長腳蜂叮上幾包,之前被叮的包數為個位數,這次被蜂螫的狀況則是超過十位數。
在結束半屏山的生長監測後,執行長隔天隨即前往田寮大岡山調查,在山頂平台的雷達土雞城旁,看到一片森林入口是大葉楠,樹林幽暗濃密,有登山隊探訪三角點的路跡。執行長判斷,此片森林目前應仍處於安全狀態,且或許已進入演替的中期階段,裡面可能尚存不少原生樹種。
順著之前登山隊留下的布條,踏著不明顯的路徑,但在樹林中沒有感覺到風,這種感覺令人不安,因為蜂巢就喜歡在這種環境。
執行長說,如直覺所示,當時看見一棵樹大枝幹斷裂倒在步道邊,在枯葉的遮蓋下,一窩長腳蜂就躲在裡面,經過時,蜂群瞬間如同萬箭齊發般,朝執行長左臂背部臉部射過來。在反射動作下,執行長拋下了高枝剪,並於混亂中不慎揮落眼鏡,現場傳出哀嚎聲,隨後即迅速往前奔跑離開蜂巢。
在確定蜂群沒有再追擊後,停下來查看損失狀況,眼鏡掉在草叢落葉中緊鄰蜂窩旁,恐怕是撿不回,但高枝剪或許還有機會。
執行長蹲低身體,只差沒有匍匐前進,慢慢再往蜂巢靠近,過程中一度試圖安撫自己說:「你看不見我、你看不見我…」。然而,現場蜂群早已察覺,在其悄悄靠近時再度發動攻擊。執行長第二次遭受螫咬,現場又再一度傳出哀號,所幸終於成功撿回採種的重要工具「高枝剪」!
撿回高枝剪後,執行長繞道而行,避開了蜂巢順利下山。傍晚清點後,共發現19處蜂螫腫包,所幸未超過20處。執行長隨即前往診所就醫,醫師表示並無急性過敏反應,整體情況穩定,顯示長腳蜂毒性相對較低。醫師也提醒,若遭螫者為虎頭蜂,後果可能更為嚴重。
「蜂」對執行長而言,他們像是森林的守護者,在風之谷影片中的「娜烏西卡」,雖然也會被王蟲攻擊,但最後女主角對森林的愛也讓王蟲感動,而讓王蟲撤退。
在真實的世界中,人們對森林的愛,能否像「娜烏西卡」一樣,讓人與眾生共存共好呢?宮崎駿的動畫令人有許多反思,很期待未來的人們能留給自然萬物安身立命的棲所,能互相尊重,希望愛讓森林永恆,也希望愛能讓大地生生不息。
~守護山林~請您支持《臺灣山林復育協會》
【線上捐款】捐款連結請點此
【ATM捐款帳號】
玉山銀行代號:808 (西屯分行)
帳號:1159-940-026333
戶名:臺灣山林復育協會
【電子發票愛心碼】5 2 3 0(我愛山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