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8/23)愛種樹公司負責人林資雄先生來大肚山森林復育中心。本會蔡執行長分享臺灣山林復育協會推動天然林復育的成果,此工作的核心關鍵在採種育苗,且每個地區的樹苗只能種在當地,不跨域種植,種源也一定要野生的,目的是為了保育植物的族群基因庫。
因為若是以少數個體的種子大量繁殖,或扦插無性繁殖,因為基因單一,種植一萬棵等同於種一棵,最後這些樹長大後,會發生結實率低,甚至不結果的現象。
林負責人說曾看到屏東車城的黃槿就是這樣的情形,果實量很少,果實內的種子也幾乎是空包彈。
蔡執行長說台中也是這樣,不只黃槿,連苦林盤也發生一樣的問題。
過去及目前的造林大部分沒有考量在地植群樹種的多樣性,遺傳多樣性保育也不是目標,而只以大量種植作為績效,這如同埋下不定時炸彈,幾十年後發生問題,種因的人不在了,苦果卻由後人承擔!
因此臺灣山林復育協會推動天然林復育,種子要採集野生的個體,且母樹要愈多愈好,這樣才能讓復育後的森林有自然繁衍與生生不息的能力。
這二天蔡執行長想起達摩與梁武帝的對話,梁武帝建造很多寺廟,印製經典等,達摩說無功德。
同理現今若不考量生態,而以大規模植樹,來滿足人內心的成就感,這樣也是無功德。
